在观众眼中,我们好像是站在上帝视角去洞察人类。——节目执行制片人余毅
学员如何看待剧本?
胡烨韬明明有实力却总是卡位晋级,网友们说他拿了“祭天剧本”。
奥斯卡和周柯宇在某一次顺位中突然有了飞跃的进步,网友们说他俩拿了“皇族剧本”。
林墨喜剧人人设突出,有网友一本正经地分析了一套“喜剧人剧本论”……
当选手走向某一种意外的结果时,粉丝会说“你好惨,你被安排了剧本”。那么身在事件中心的选手本人会有“被安排剧本”的感受吗?
胡烨韬在采访中否认了被编剧刻意引导这一点,他说:“我可以对天发誓,真的没有人让我们刻意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人说你不这么做就要退赛。”
对选手来说,观众所厌恶的编剧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们交心的朋友,比如胡烨韬。
看过节目的朋友都知道,胡烨韬在三公前的心理压力很大,排名的下跌让他缺失了自信,编剧对他说:“只有在你们足够好的时候,你的身边才会出现很多好的声音”,这份出自真心的安慰给予了他很大的鼓舞。
米卡对于“剧本”和“人设”亦表示不解,他说:如果节目真的充满了“表演型人格”,那么自己根本无法与大家成为朋友,也无法配合他们的表演。
米卡的话点出了“剧本论”中的一个矛盾:如果一切真实都是假的,那么让你(粉丝)心甘情愿日夜打投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选手们真的收到了剧本,那么他们所表现出的真情与努力都是在“接受了剧本”这个大前提之下的吗?若真如此,他们在为什么而努力。
“内娱清醒者”伯远表示,
很多时候不是节目组给你剧本,而是你身上的某一点特质被节目组放大了。
试问,你的人设是什么?
如果你不是有意凹自己的人设的话,你应该不知道自己的人设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多面的,但在两小时左右时长、九十个学员的群像综艺里,节目组为了让学员被人记住,为了让这个节目被观众记住,节目组会仔细观察并深入了解每一个人,在每个多面的人之中找到他们可以出境的有趣的“人设”。
“你要敢表现,我就把你放进来”
你一定在节目中看过这样的弹幕:
“要看XXX”,“XXX怎么没有镜头”……
当粉丝发现成片没有完美地展现自己偶像的魅力时,超话便开始哭丧了:祭天剧本、鹅在调查我们家的战力、你爱豆都这么惨了你还不努力吗等等虐粉理由无数。
这些爱豆有多惨,或者说有没有那么惨我不知,我知道的是,
剪辑师不该是服务于人气选手的,而是服务于整部节目的。
所以剪辑师不剪某家粉丝想看的东西,而剪适合普遍的观众看的东西。
创造营制片人多晓萌说,也有学员曾问过他自己为什么没有镜头,他回应:“我的KPI是节目好看,90个人在同一场真人秀场景当中,谁能出挑,谁能够给跟节目赛制相契合的价值传达,我就剪谁。”
针对外界的“防爆”质疑,后期戴鑫感到无奈,同时又大方地表示“谁好看、谁震撼我、谁值得被观众看见我就放谁,只要你敢表现,我就敢把你剪进来。”
国际团员普遍表现出色,甚至略胜中国选手一筹的创4,被很多网友质疑“不给中国学员镜头”,吴海作为中国舞担,他的离开让很多人感到气愤。
后期戴鑫也同样为这位选手遗憾,在一公顺位吴海发表“希望世界看到我”的感言时,戴鑫心里的想法是“你终于敢冒出来了。”
因为“终于敢冒出来了”,所以他最后终究被观众注意到。也因为这份“终于”来得太晚,所以他比其他选手少了几期的精彩。
就像励志又残酷的赖耀翔,他从F班一跃到A班的努力令人佩服,刚到顶峰就淘汰的事迹也令人唏嘘。
他最后终究是到了A班,所以终究是被观众看到。
这份迟来的“看到”只能证明一件事:他们确实存在该被看到的价值。同时也需注意,
它不能抹灭他们前期黯淡的事实,更不该被用来否定和责骂早早就开始发光的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一件事:编剧确实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否则,吴海和赖耀翔的故事线必将会更长。
将部分内容汇聚到一起不是为否定内娱的黑暗面,也不是为否定大家想要保护偶像的心,只是希望大家不要为抵制不公而不顾一切,对抗不公与保持有理有据的思考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