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生产‘特斯拉’,我相信你们完全有实力生产出中国的‘特斯拉’。”
2月13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永成在观看了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航天重工研制生产的全球首款新能源5吨矿用防爆电动无轨胶轮材料运输车30%爬坡试验和越野跑车试验时,忍不住说出了内心的激动。
“特斯拉”横空出世二十多年前,神华集团矿工就可以乘坐汽车到井下工作,井下物资也可以通过汽车运输,但美中不足的是,以柴油为动力的防爆运输车还是让矿工闻了许多油、遭了许多罪,使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两款以锂电池为动力、完全满足绿色环保需求的运输装备5吨矿用防爆电动无轨胶轮材料运输车(简称材料车)和19人矿用防爆电动无轨胶轮人员运输车(简称人员车)横空出世,奠定了矿井辅助运输装备发展的新格局,全方位提升了矿井辅助装备水平。
▲它看似其貌不扬,却获得赞誉无数!
这两款由航天重工研制生产的运输装备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整个煤炭行业和媒体,赞誉声四面乘风而来。在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大型国际煤炭采矿设备展览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工业报》等众多媒体和中外人士对这两款运输装备非常青睐,成为了展览会上的“明星”。
“特种车中的‘特斯拉’。”这是媒体给出的评价,不仅激发了生产厂家的雄心斗志,也让用户“芳心”大动。
“这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绿色矿井环保智能辅助运输装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用户用亲身感受叙述了产品的种种特性和优越。
这到底是两款什么样的车?为什么它能这样吸引用户眼球并被媒体所追捧?
据悉,这两款专门结合井下特殊恶劣工况、采用多项创新技术量身定制的“军民融合”新能源运输装备,其零排放、低成本、高出勤率、续航里程长的优势,在实际工业运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考核。该两款运输装备以“零排放、低能耗、低噪音、低故障、高寿命、易维护”的强大优势,解决了现有矿用防爆柴油车“高污染、高油耗、高噪音、高故障、低寿命、难维护”等短板,降低了矿井风量要求,改善了矿井作业环境,让井下工人能呼吸到与地面一样的空气,使煤矿工人由“黑领”变“白领”成为了现实。
仅仅以上优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材料车具有四轮独立驱动、独立悬架系统、电制动+机械制动、井下防爆等智能技术,可实现车辆状态实时智能监控,能量智能调节控制分配。材料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90公里以上,出勤率达到94%;人员车井下综合工况满载续航里程大于80公里,出勤率高达95%以上。这两款车不仅续航里程高于同类产品,百公里能耗成本费用也仅仅只是同类型柴油车的13%。
年12月11日,这两款车通过了国家安全适用性鉴定和科技成果鉴定,产品成果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国内真正打造世界“零排放绿色开采矿井”的首个产品。
“强合作”着眼未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神华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的大背景下,航天重工以矿用特种车辆产业联合为切入点,实现了战略牵手,共同打造出国内顶尖矿用防爆辅助运输装备,为打造世界首条“零排放绿色开采矿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对四院预先投入资金和对神华集团需求产品进行专项设计的做法,以及防爆电动运输装备在矿区的表现,神华集团高层在肯定的同时,希望航天重工更加贴近矿区需求研制产品,提高产品性价比。
▲王永成(左二)听取三江集团总经理(右二)郭勇对产品的介绍
前来四院调研,王永成认为收获很大,既感受到了航天企业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了航天军工企业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他表示,两大集团自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共同研制的产品在矿用防爆电动运输装备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解决了井下矿车排放污染问题,也使神华集团“幸福矿工”工程又前进了一大步。
四院党委书记谭千红表示,神华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厂家,并且在煤、电、路、港、航等领域都已建立了充分优势,四院将在前期与神华集团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围绕神华集团提出的新需求以及相关产品改进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他同时表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是四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四院将在航天科工的带领下,继续发挥“军民融合”技术优势,更大范围谋求与神华集团的深度合作。
从交流会上获悉:航天重工将根据神华集团需求,后期将继续系统开展井工矿产品专业化服务、矿区应急救援装备、矿用电动车智能健康诊断管理与指挥数字平台系统等创新项目,为神华集团真正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打造中国矿井“特斯拉”、做出国际标准砥砺前行。
又讯2月23日,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与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无轨胶轮电动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各自资源优势为基础,就矿用防爆电动无轨胶轮车的研制、宣传推介、客户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双方领导介绍了各自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双方领导表示,在“平等互利、诚信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业务特长,在产品合作、市场开拓等多个领域开展强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双方综合竞争能力,共同促进双方产品与服务延伸和发展,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双方新的发展和跨越。
文:应福根魏勤航天重工
编辑:簪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