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美苏冷战最为疯狂的时候,双方生产了数以万计的核弹头,旨在一旦爆发战争就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战争,其方式自然就是核武器。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疯狂,恰恰非常理性,因为当时美苏两国常规军力的实力都太过强大,再打上几年高强度的战争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反而是一核定乾坤来得更快。
为了在核打击中保持军队的指挥中枢能够幸存,各国都在“深挖洞、广积粮”,费了很大的功夫准备能够抵御核打击的防空洞和地下指挥所。早在50年代,美国就在夏延山的下面建造了一座军事基地,内部设施与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系统相连,可以直接侦测和监控全美上空的飞行器。
“欢迎来到夏延山综合基地”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在选择这个地方进行军事基地的建设呢?这是因为军方看中了夏延山的地质。夏延山体有大量的花岗岩,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向山体内部挖掘了数百米才是指挥中心所在的位置,这段距离足够抵消大部分核武器的冲击波,即便以现在的技术角度来看,夏延山也足够让钻地弹无用武之地。
这座基地能容纳人除了天然的山体,美国还在通向基地内部的隧道中安装了多种防御措施,用来隔绝核、生、化武器的污染,其中主防爆门的厚度超过2米,重达25吨。如此沉重结实的大门需要机械驱动才能开关,人力是完全无法推动的,而控制这道门的开关就在基地内部,一旦关闭将彻底与外界隔绝。
通往机要区域的防核门基地内的许多详细信息都被列为绝密,因为这关乎美国在危急情况下的战争能力。依据现有材料和工程学界的推测认为在山体内部建设指挥所必须使用特殊手段,那就是将整个基地用数千个巨型弹簧支撑起来,这样就能减少冲击波对建筑本身的刚性破坏。
基地内的电气设施这座基地是如何运行的外界无法知道,但是在事件爆发后,夏延山指挥中心曾经下令全美国的军用飞机停飞。这么做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到它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发送能力,以及在美国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指挥官的单间与美国不同,苏联在核防御设施上的思路比较清奇,那就是将一些兵站、基地和实验室与发射井建造在一起,并进行最高规格的严密防护,只要核弹井能够抵御打击,那么下面的设施自然就安全了,不需要另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