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捕张学友到劳荣枝落网人脸识别为何

央视网消息:演唱会安检、火车站进站、商场逛街……无论你是隐藏多年没于人海,还是外貌身材统统走样,多年未见的老友未必能认得出你,但人脸识别系统却能在人群中“一眼”锁定你。

人脸识别技术究竟如何识人?为什么在很多人整容、减(增)肥、变黑(白)、衰老……外形大变后,这一技术依然有效?为什么很多人表情扭曲、有头发或胡须遮挡时也躲不过这双几乎无处不在的“眼睛”?

11月28日,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原型、女杀人犯劳荣枝被捕。消息一出,瞬间成为最具热度的新闻事件之一。

此前,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警方发现一名在厦门市思明区蔡塘广场附近活动的女子,与公安部在逃人员库中,江西籍逃犯劳荣枝的信息高度相似。在掌握该可疑人员活动轨迹后,民警蹲点伏击,一举将其抓获。整容、改名、逃亡……身负七条人命,流窜多个城市,销声匿迹20年的劳荣枝,还是没能逃脱“电子法眼”的追踪。

(劳荣枝被捕时商场监控,网上“捕捉到劳荣枝人脸信息的视频”说法系误传)

安徽金寨火车站的进站人脸识别系统,也帮助警方抓获一名冒用他人身份乘火车多达63次的男子陈某。因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陈某便多次使用一张捡来的身份证购买火车票。在进站安检时,陈某被机器识别出身份证照片与人脸不符,未能通过,引起了车站民警的注意。目前陈某已被刑事拘留。

轰动一时的“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潜逃期间进入了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吴谢宇从3号门进入防爆安全检查区域等待安检期间,被监控设备4次抓拍,4次抓拍都关联出他被通缉时的照片。据报道,吴谢宇从露面到被抓,不过十几分钟。

“逃犯克星”张学友,演唱会变“缉拿会”的背后,其实也是人脸识别在助力。他在苏州站巡演时,当地警方依托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将在安检处、监控处等处抓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在逃人员数据进行比对,比对出可疑人员后,设备自动报警。最后抓获22名在逃人员。

人脸识别,即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将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整合,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后,识别系统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根据这张脸的各方面数据,如五官位置、比例等,与人像大数据中目标人脸的对应特征进行比对。从人群中“揪出”逃犯不再是依靠人力的“大海捞针”。

但是,以劳荣枝为例,将她的近照和早前的通缉照做对比,有人发现她的面容其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据劳荣枝自己供述,潜逃期间她的确整过容,加上年龄、身材、妆容等其他干扰因素,普通人很难辨认出这是否为同一人。

那么这一技术是如何将其识别成功的?如果是长相相似的双胞胎又该怎样分辨呢?

任何识别都需要依赖两个核心要求:识别部位具有独特的特征;可识别部位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人脸上不够“独特”的部分,比如同卵双胞胎几乎一致的五官和人脸上不具备“稳定性”的部分,比如肤色、胡须,都属于识别中的干扰项,会被忽略掉。

人脸识别系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0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