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科技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关怀

年10月30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消防员利用绳索解救“被困人员”。消防员利用新型消防车进行高空作业。灭火战斗员使用无齿锯在不伤及灯泡的前提下割断铁丝。杨钦睿摄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消防员在操作无人机。图片均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供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6.4级地震的救援现场,消防救援队伍携带通信装备火速挺近震中秀岭村。断电、断网情况下,消防指战员们在20分钟内架设连接超轻型卫星便携站,打通了现场音视频通道。侦察灾情、搜集信息、传输图像、分析灾情、辅助决策指挥……在科技力量的辅助下,指战员们高效率地投入抢险救援。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严重积水,地下排涝作业中,消防指战员们利用小型无人机,在充满积水的弯曲地铁隧道中进行超视距飞行侦察,为最终确定排涝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看得见的地方,消防救援队伍在奋力冲锋;看不见的地方,消防科技在默默贡献力量,一切只为群众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以来,消防科技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崭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应急管理部部属消防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正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建设需求,聚焦消防救援实战和社会火灾防控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全方位服务国家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科技的“手”,在危急时刻果断发力年1月末,医院收到一批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及智慧消防云服务平台。2天内,只报警器全部安装完毕,覆盖了3.4万平方米的隔离病区。“它可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实现火灾、燃气、漏电、用电发热等情况的全方位远程监控预警、警情多级推送以及消防设施状态监控管理等功能。”这一科技成果的研发单位——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系统稳定可靠,医院在拥有火灾监测预警能力的环境中顺利运营。后来这一成果在山东、福建、广西等多地‘小汤山’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消防技防利器,静静守护着忙碌的人们。年3月,江苏响水“3·21”事故,一次化工厂救援能力的严峻考验。消防指战员携带新型环保高效灭火剂冲往现场。除烟降温快、控火灭火快、抗烧阻燃性强,灭火剂优异的性能、显著的实战效果,为指战员们尽早控制火情提供了很大帮助。如今,这一成果已在江苏、辽宁、山东、新疆、宁夏、黑龙江、重庆等省区市以及石化、电力、民航等系统推广。一线的消防救援人员也不断向研究所反馈他们在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和建议。研究所的探索者们热衷收集这些信息,他们说,这些反馈既是他们“交作业的分数”,也是他们今后研发更多先进装备的基础。消防科技力量的发展方向,始终注重实战,注重对接地震、塌方等大型复杂灾害事故救援现场的生命搜救需求。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灾害条件下生命搜救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研发了埋压人员生命探测系列装备、系列多功能救援属具与通用转换平台、一体化生命搜救指挥平台等21种产品装备,在全国14个省区市的消防救援队伍开展了应用示范。他们研发的多模融合的生命探测作业平台集电磁学、声学、光学于一体,首次融合雷达、音频、视频、微震等功能,在泉州“3·7”坍塌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深层埋压人员抢救阶段,消防指战员利用这一成果发现被困人员的生命信息,在事发后的52小时、69小时先后成功救出3名幸存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科技的“盾”,给消防员多加一道保护在安徽六安、江苏常州等地危险事故处置中,重型多功能消防救援机器人、消防用防爆型化学侦检机器人等系列化的消防机器人,替代了消防救援人员深入灾害现场开展作业,为“零伤亡、少伤亡”作出了贡献。消防科技每进步一点,指战员的生命健康就多一分保障。这些年,因成果丰硕,应急管理部部属消防研究所获得了不少荣誉。在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负责人看来,消防科技工作者重要的“荣誉”,是为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坚实可靠的保障,“科技的价值,最终体现于对人的关怀”。从年2月起,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等地的疫情防控一线,消防救援队伍陆续穿上了多功能防疫防水执勤防护服。这种防护服以多层复合聚酯织物为主要材料,能重复使用,同时具有防疫、防雨、防污染等功能,目前已配备23个消防救援总队。消防科技工作者不满足于此。“防护服能否耐低温又阻燃、隔热?”“能否在重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提升保暖性?”他们不断提出新问题,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他们深知,“装备是消防员在紧急时刻应对危险唯一的‘盾牌’。”难关一一被攻破。“耐低温-℃,耐高温℃!”上海消防研究所一名科研骨干介绍,“研制出的消防员低温深冷防护服,具有强度高、灵活、舒适等特点,性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装备。”消防救援队伍所到之处,往往环境极端、条件恶劣,因此科技装备不断挑战极限,以适应日臻精深的消防作业,更好地保护指战员。记者了解到,北京、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冬奥会执勤一线以及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的消防救援队伍,已配备了极寒保暖灭火防护服。这种新研发的防护服能有效延缓结冰时间,降低冰层与服装表面的黏附力。“重量不增加,保暖性能提升了4倍。穿上后,头部、躯体、手部、足部都很暖和。”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延庆支队松山站的消防员在试穿后发出感慨,“暖,暖在心里。”如今,围绕职业化建设之中的心理健康重大需求,消防救援队伍全面开展了心理测评、心理巡诊、课程开发、心理训练等技术攻关,“心理+政工、心理+卫生、心理+训战、心理+信息化、心理+大数据”等创新理念构建了科学化心理工作模式。目前研发的“全国消防救援人员心理健康数据平台”,组建的涵盖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专家、医疗专家的消防救援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可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全天候、快响应、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科技的“心”,先群众之忧而忧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蒲洞村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火一起,风一吹,一烧就是一片。”过去,脆弱的消防安全状况、相对落后的火灾防控,长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隐患。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农村,连片木结构村寨的火灾防控始终是一个难题,也是消防科技队伍不断攻关的方向。年,由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研发的“村寨火灾预警与联防联控云边端一体化系统”开始在蒲洞村试点运用,一个能够统筹联动单户、邻里、全村和地方周边的火灾防控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在村寨中构建起来:首先,民居专用型火灾探测器、复合型电气防火灭弧保护器等装置,构成了村寨火灾防控专用端系统,解决了单户居民用火用电隐患的探测、报警、断电保护等难题;同期,户用网关跨网传输技术、探测器二级火警联动断电保护技术等构成的系列边缘计算技术,解决了户内物联网与移动公网的跨网信息传输、邻里多户探测器同步报警等难题;后续,研发的系列云服务软件,可实现消防安全宣传、消防设施监管、火患督察举报、火险处置确情救援消息交互等一系列功能,使村寨消防不必因地处偏、交通差和居民分布散等状况而消耗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样的防控体系,可实现自查自处、互督互助、联防联控、监管驰援的功能。”沈阳消防研究所相关成果负责人介绍,这一成果在多个连片木结构重点村寨推广应用,建立的23个村寨火灾防控大数据云平台和各级消防数据中心,全天候为百姓“站岗放哨”,惠及多户3万余人。截至目前,系统累计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10余起,通过大数据平台跟踪落实消防责任余项,项目实施以来实现了示范村寨火灾“零发生”,效果显著。“这个消防系统名字太复杂,我们也记不住。”村民给这套“村寨火灾预警与联防联控云边端一体化系统”取名为“电子消防员”。在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科研人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6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