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尽是污水泥浆,不时有人马趴掼倒。什么地方传来一股屎尿的臭味。走出长长的一段路后,巷道里已经没有了灯光。安检员从岩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只有各自头上矿灯的一星豆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接连跋涉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然后再拐进一个更小的坑道。这时人已经不能直立了。各种钢梁铁柱横七竖八支撑着煤壁顶棚。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
这是来自《平凡的世界》中煤矿的一段描写,也是很多人对于矿山的固有印象。
但是当智能遇到矿山,正在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例如,煤矿可以实现远程采煤,工人从井下恶劣工作环境走到井上,“穿西装打领带工作”。
为了实现智能矿山的美好愿景,产业各方都在积极努力。例如第一届全国煤炭行业矿山AI大模型大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用机器视觉+机器人拣选的方式,以煤矸杂同步检测技术取代人工,提升效率。
最新一期的《华为技术》,将目光聚焦于智能矿山,向我们完整展现出这样产业协同的美好图景:当数字技术进入每一座矿山,“穿西装打领带”的采矿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当鸿蒙遇到煤矿
梦想很美好,但是通往智能矿山之路的现实很骨感。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表示,国能神东有多家主要设备供应商,10万台各类设备、10余类操作系统、多种需要适配对接的通信协议。不同的设备装置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同一家供应商不同时期提供的操作系统及应用彼此不兼容,造成设备之间数据共享难,信息互通难,生产作业智能联动难。
国能神东所面临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矿山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摆在它们面前的,是如何构造统一标准、统一架构,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智能化作业支撑系统,实现智能化协同作业和生产控制,实现自感知自优化的决策支撑。
矿鸿操作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由国能神东与华为共同创新的该操作系统,是鸿蒙与矿山碰撞出的结晶,直击的就是设备与数据孤岛的痛点。
华为高级副总裁、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用语言来类比矿鸿,非常贴切。一方面,是将各类煤矿装备智能化,提升设备在线率,让更多设备“能说话”;另一方面,是在数据产生的源头就统一了设备对话的语言,让设备“说普通话”。
当设备们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和泛在联网的能力,矿山也就具备了迈向智能的基础:万物实时互联。煤矿工人、装备、环境、数据、应用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踏向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的快车道:以泛在的连接为支撑,通过平台化的服务,实现煤矿生产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计算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同时基于煤矿生产实践的数据分析能力变现成知识,实现知识的智能化,进而不断迭代,实现创新的智能化和常态化。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矿鸿开辟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新纪元。
联接底座,坚如磐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认为,智能煤矿的本质,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AI等信息科技,将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实现面向未来的精准开采。
在煤炭精准开采的层级架构中,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云(数字平台)和应用层。其中,上面提到的矿鸿解决的就是感知层信息孤岛问题,而传输层同样是智能矿山的重中之重,因为煤炭井下开采涉及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等诸多问题,采场及开采扰动区地应力、瓦斯压力、瓦斯涌出量、裂隙发育区等信息的传输至关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勿在浮沙筑高台”,联接,是矿山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底座。但是,矿山长期以来在这方面面临不少问题。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前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劲松就表示,在采煤机割煤的关键环节曾经探索过光纤、4G、WiFi等技术,都不理想,光纤有线易折断,而4G和WiFi又时延高、不稳定,会造成采煤机停机保护,生产中断。
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与华为、运营商等协作,决定选择5G技术对采煤机进行远程控制,这是因为5G具有更低时延等优势。但是,5G最初也不能很好适应井下环境,综采面的复杂性充斥着不确定,如采煤机割煤时,液压支架跟机移动,可能出现5G信号遮挡问题,甚至造成非视距。采煤工作面金属物多,多镜效应也导致5G网络不稳定。
在协同攻关下,华为通过AR双发选收技术,为5G控制提供稳定可靠的低时延,而装备厂商上海天地以及工程厂商上海山源则在实验室进行了很好的预验证,再加上工程优化,以及内蒙移动的网络优化,采煤机5G远控在年8月5日首次商用后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使用。这标志着煤炭行业在“少人则安、降本增效、为矿工谋幸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智能矿山在联接底座上的创新从不止步。金川集团龙首矿基于华为矿山融合IP工业网解决方案,选择使用Wi-Fi6技术在井下构建了一张高品质的无线网络,满足智能安全帽、铲运车视频回传、路口视频回传、人员定位等不同场景的接入诉求,为海量的智能矿山应用打造了一条坚实的信息高速公路。
同样,在蒙古准格尔旗的山不拉煤矿,F5G也与煤矿碰撞出了新体验。F5G内置的光纤线路故障诊断功能,可以精确定位光纤的故障点,并基于AI技术,提前预测光纤故障,使运维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升矿山的运营效率。F5G的纯无源特性,也大大减少了防爆箱的实用,加上光纤链路全部是预连接的,无需在井下熔纤,井下的有源设备又升级成了本安型,不会产生任何电火花,更好地保障了安全。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所属的寺河煤矿,华为矿山融合IP工业网打造了一个超宽、高效的网络基座,统一承载Wi-Fi6,视频监控摄像头,低时延远程控制等业务。相比传统的1Gbps和10Gbps,寺河煤矿的井下骨干环网带宽高达50Gbps,用寺河煤矿智能化负责人和董璐寺河煤矿主任工程师张华撰写的文章中的话:等于是从“绿皮车时代”一步迈入了“高铁时代”,能够保障未来5~10年井下各类高清视频的回传所需的带宽。
联接底座,坚如磐石。
后记:通往智能矿山的“桥”和“路”
“穿西装打领带”采矿,这样的梦想令矿业的每一个人都无比兴奋。通往智能矿山梦想的“桥”和“路”又是什么呢?
邹志磊在《华为技术》上发表的《基于三个统一,实施七大转变,驶入智能矿山快车道》的文章,展现出这个“路”。即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核心是要构建统一标准、统一架构、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而“七大转变”是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关键,具体来说:
万物实时互联,是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数据驱动决策,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的数据流动支撑决策;
软件定义矿山,软件2.0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场景多样、环境复杂的挑战;
平台支撑的协同,构建跨系统、企业、行业协同的平台;
服务增值、产品再造,装备、业务及经验服务化,共同创造行业新价值;
人工智能主导,人工智能大规模“下井”,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组织重构,企业内、行业内不同组织跨界协同,场景、装备、人工智能技术跨界融合。
通往智能矿山的桥,则是“融合”。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将这个融合解释为四个维度:
架构融合,把工业互联网架构与煤炭行业的系统架构融合;
标准融合,把ICT的技术标准与煤炭行业的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融合;
创新融合,把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痛点难点融合;
生态融合,把数字技术生态和传统行业生态进行融合。
的确,华为成立煤炭军团,就是以融合的模式,探索数字技术与矿山行业融合的实践。军团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打破技术边界,开放式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矿企生产经验、装备技术、矿山场景深度融合。
例如,国能神东与华为煤矿军团成立的智慧煤矿联合创新项目组,确定联合创新课题18个,子项目21个。国能神东共投入各部门业务骨干80多人,华为常驻国能神东创新中心70多人,华为总部投入研发人员多人,合作厂家投入多人,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晋能控股与华为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也是如此,其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的模式,由晋能控股集团、华为、山西云时代提供专家资源,组建了一支约人的专家队伍,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煤矿大数据”“生态合作”等课题,成立5个专题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
实际上,纵观这一期的《华为技术》“智能矿山”专题,也体现出融合的精髓,深度文章来自于行业众多企业,有华为,也有晋能控股、国能神东、内蒙古智能煤炭、山东黄金、寺河煤矿、中煤能源等矿企,也有华夏天信等矿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等也发表观点。